本网消息 7月4日,学校在豁度楼208报告厅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六次学习(扩大)会议,专题学习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以及《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会议特邀湖北省委讲师团专家、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黎海波教授作专题报告。校领导、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全体中层干部参加学习。会议由党委书记张方胜主持。

黎海波教授以“弘扬‘三大精神’,为‘支点建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题,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湖北标识”“‘哲学三问’与‘三大精神’”等内容,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以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案例,深刻阐释了“三大精神”的内涵实质、时代价值与实践要求。黎海波教授表示,重溯“伟大精神”,正是“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伟大精神中汲取不竭力量,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国之所需,也是吾辈之责。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这盛世之中华,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汇聚“奋勇争先、建成支点、谱写新篇”强大合力。

张方胜指出,当前,全省上下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的重要论述,掀起学习“三大精神”的热潮。黎教授长期深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在红色精神传承、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造诣深厚。黎教授的报告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对于深刻把握“三大精神”与支点建设间的辩证关系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也为我们传承弘扬“三大精神”指明了方向。希望大家认真消化吸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

就学习贯彻好“三大精神”,凝心聚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张方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在学深悟透中筑牢思想根基。全校上下要将“三大精神”学习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相结合,做到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二要坚持学以致用,在躬身实践中彰显担当作为。以“学用转化”为核心,将“三大精神”学习与学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大别山精神”铸魂,打破学科壁垒,以“需求导向”推动科研创新,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以“抗洪精神”砺骨,迎战“升大”“升博”攻坚与教育改革,在学科突破中啃硬骨、在教学创新中探新路,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以“抗疫精神”启智,借大数据赋能管理,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以精准施策破“粗放式”顽疾,构建科学高效治理新格局。三要强化宣传引领,在传承弘扬中凝聚奋进力量。各级党组织要用好校园网、公众号等阵地,讲透精神内涵、讲活典型故事,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结合主题党日、思政课堂等开展多元活动,推动“三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同时,挖掘学习实践中的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凝聚全校奋进力量。
就学习《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张方胜指出,设立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是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重大任务落实的重要制度安排。通过深学《条例》,深入了解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职责和运行,对于发挥好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职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学校情况,我们要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严守各项决策推进之规范,坚持谋教育发展之策、议人才培养之要、抓改革创新之实,同时瞄准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将中央、省委部署转化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记者 向文容 曹箐箐)

【专家简介】黎海波教授是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湖北省委讲师团和武汉市委讲师团理论宣讲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和湖北省等省部级社科项目13项。主持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和湖北省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各1项。在《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理论动态》《党建》人民网等发表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