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评促建】以评促建铸匠心 多维赋能强质量——外国语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全景扫描

发布时间:2025-04-30 审核人:王定兴 编辑:曹菁菁 浏览次数:

在全校上下勠力同心,备战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之际,外国语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首轮答辩于4月28日拉开帷幕。此次答辩不仅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更是检验学院深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成效的试金石,为冲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吹响练兵号角。

精密部署:前馈控制,构建全链质量屏障

学院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学院统筹——专业负责——导师主责——学生主体"四级质量保障体系。制定包含四项观测点的答辩质量评价台账,对标“选题价值”“学术规范”“创新水平”“应用能力”等四大维度,提前十五日公示答辩流程规范和评分标准。通过开题答辩、导师三轮及以上打磨,确保87%以上论文达到“结构完整、论证严密、数据可靠”的答辩准入基准。

多维考核:过程性评价彰显新文科特色

187名英语、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分10组进行论文答辩。答辩采用小组互评、答辩老师点评等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论文选题、方案设计、文化阐释等维度综合素养。学院过程性评价体系成为亮点。

学生以跨学科视野,展示了新文科建设的创新成果,涵盖语言智能、国际传播、教育改革等领域,外语人才在技术赋能下多维能力得到发展。

毕业论文过程性评价既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又促进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语专业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建构的转型。

质效双升:反向设计锚定人才成长坐标

答辩过程全面检验了学生在二语语境中的逻辑思辨、跨学科知识迁移应用及学术伦理规范践行等核心素养,展现了学院“以终为始”的人才培养理念成效。

学院多年来持续推进“思政引领、学研互哺、赛创融通”的育人创新模式,通过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深度嵌入培养方案,依托学科竞赛等实践平台,推动学生从“知识输入”向“创新输出”转型,育人质量得到不断提升。答辩现场发现,85%的毕业生能较好地回应答辩老师提出的方法论质疑,一部分论文成果源自实习实践,涵盖体育新闻翻译、游戏本地化、古典文学互文性研究等多元领域。

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生成质量文化生态

学院对毕业论文工作采用“三阶质量监控法”,即,通过“开题答辩问题诊断”“评阅老师把关”“答辩现场指导”三阶段联动,以闭环管理模式实现论文质量全流程动态监管,形成可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生态。

针对未通过首轮答辩的学生,学院启动“指导教师+答辩小组”双轨指导模式,保证学术严谨性,同时保障论文质量达标。

此次答辩既是人才培养的阶段性成果检验,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前瞻性压力测试。学院将以审核评估为契机,从生师体验、教学生态、资源保障等维度构建质量文化培育长效机制,全力打造“标准引领—过程可控—迭代升级”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通讯员 陈小玲 管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