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 近期,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2022级化学工程与工艺(2)班孙雅怡和陈恩慧分别以第一作者在中国科学院二区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和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上发表SCI论文两篇,湖北理工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为该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唯一通讯作者均为盛喆博士。

其中,孙雅怡同学在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发表了以“Tuning the pore structure of N/O co-doped porous carbon nanosheets for high-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 and zinc-ion capacitors”为题的论文,聚焦于多孔碳材料应用于锌离子混合电容器中的研究,以煤沥青为原料,通过“协同成孔”和“气体辅助剥离”技术,成功制备出N/O共掺杂多孔碳纳米片材料。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来合成孔隙结构可调的多孔碳纳米片材料,在高性能锌离子混合电容器材料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陈恩慧同学在期刊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发表了以“Sodium bicarbonate-assisted construction of honeycomb-like porous carbon materials with interconnected cavities for enhanced zinc ion storage”为题的论文,以蔗糖为原料,围绕碳酸氢钠辅助预炭化处理,同时结合高温活化,通过两步炭化法成功构筑氧掺杂3D蜂窝状多孔碳材料,该研究成果对锌离子混合电容器正极材料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为本科生,孙雅怡和陈恩慧同学从大二起便加入学院盛喆老师课题组,在盛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投身科研。面对复杂的实验挑战,两名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扎根实验室,从文献调研、方案设计到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全程深度参与。她们在实验室中反复实验、不断尝试,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毫不退缩,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与老师和同学深入讨论,最终能够成功攻克研究中的难题。

化学与化工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搭建科研平台、设立科研项目、开展学术讲座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发展机会。此次两名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是学院科研育人的生动体现,也将激励更多同学投身科研,勇攀科学高峰。(通讯员 盛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