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袁旭东作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近日被国际权威期刊《Transport Policy》正式接收。该论文题目为“Unveiling the inequality and embodied carbon emissions of China's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across life cycles by using a MRIO-based LCA model”,发表于中国科学院一区SCI期刊《Transport Policy》。该成果由湖北理工学院牵头,联合长江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国家环境保护环境规划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共同完成。

本文研究表明,车辆制造与使用是碳排放的关键环节,其强度受到上游供应链结构和以煤电为主的能源结构的显著制约。国际对比进一步表明,国家层面的能源战略从根本上塑造了产业的碳排放特征。中国庞大的工业体系具有双重性:在实现规模效益的同时,也因其能源密集型特点推高了整体排放水平。更值得关注的是,次级产业与国际贸易中所隐含的间接碳流动规模显著,说明减排不能仅聚焦于终端技术改进,而必须推动全产业链的协同转型。研究还揭示,碳排放在地域分布上存在明显不均衡。发展中国家受限于绿色技术薄弱与基础设施不足,在车辆报废回收等环节承担了过高的减排压力,反映出全球产业分工中潜在的气候公平问题。因此,中国纯电动汽车产业的低碳转型已超越单纯技术升级的范畴,本质上成为一项涵盖能源系统改革、供应链重塑与全球气候治理的综合性课题。为实现真正可持续的未来,亟需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共享与公正转型,在产业发展与气候责任之间建立有效平衡。

袁旭东,湖北理工学院与长江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聚焦于环境地球化学、投入产出模型及其耦合分析。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教育厅及校级科研项目,并在相关学术会议上完成高质量的成果汇报。
李连捷,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共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10余篇,研究成果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SCIQ1, IF=11.4)、《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SCIQ1, IF=13.706)、《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cs》(IF=10.022)、《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IF=9.297)、《Journal of Hydrology》(IF=5.722)等多个国际知名期刊上,目前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目前担任多个SCI期刊的审稿人。(通讯员 李连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