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外籍教师Waqas Ahmed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相继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5-10-24 审核人:王定兴 编辑:向文容 浏览次数:

本网消息 近日,物理学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D》相隔两天,相继在线刊登了我校外籍教师Waqas Ahmed博士两项在早期宇宙理论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研究工作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宇宙暴胀阶段的物理机制,并提出了两种可通过未来观测验证的新方法。两项研究成果第一作者为Waqas Ahmed博士,我校为第一单位。

在论文《Primordial black holes and second-order gravitational waves in axionlike hybrid inflation》中,Waqas Ahmed博士关注宇宙暴胀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原初黑洞与引力波背景。Waqas Ahmed博士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轴子型混合暴胀模型,该模型通过相变诱导的曲率扰动在小尺度上的扰动放大,成功预测出原初黑洞可在质量区间内构成全部或部分暗物质。与此同时,伴随产生的二阶引力波信号也能在未来LISA、爱因斯坦望远镜等探测器灵敏度范围内被探测到,此结论为检验该模型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设计思路。

在另一篇《Radiatively corrected Starobinsky inflation and primordial gravitational waves in light of ACT observations》学术论文中,Waqas Ahmed博士则将目光投向了阿塔卡马探路者实验望远镜(Atacama Pathfinder Experiment telescope,APEX)发布的最新约束数据,他采用带有非最小引力耦合的暴胀模型,分析了通过量子修正对其预测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暴胀场与其他标量场相互作用时,玻色标量耦合产生的辐射修正可显著提高标量谱指数和张量标量比。与费米校正不同,Waqas Ahmed博士提出利用玻色标量耦合辐射修正所产生的预测更符合发布的最新约束,该模型在大耦合参数极限下趋近于经典的Starobinsky暴胀。作者还通过引入物质场相互作用为不同暴胀机制留下可观测特征,为未来区分不同暴胀模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两项工作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暴胀动力学的理解,也建立了粒子物理与宇宙学观测之间的新桥梁。随着下一代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与引力波天文台的投入使用,这些理论预测将迎来关键的检验时刻,有望揭开宇宙最初瞬间的神秘面纱。 (通讯员 张校飞)